首页

同好视频冷柔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01:41:51 作者:郑宁:争议热点当事人“趁热”变现,平台应依法规范 浏览量:27743

  在互联网中,热点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掀起层层涟漪。“胖猫事件”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。去年4月,一位叫“胖猫”的刘姓男子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。“胖猫”姐姐刘某和其妹妹多次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,表达对“胖猫”思念,同时其认为胖猫女友谭某利用感情操控骗取了“胖猫”大量钱财。随后,该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,部分网民对女方进行攻击,网络暴力现象开始出现。

  经调查取证后查明,“胖猫”姐姐刘某,先后在网上公布了大量涉及谭某的个人隐私信息,并通过联系他人代写文案、购买流量等方式故意误导舆论。在一些自媒体营销号的恶意引导、部分网民情绪失控等因素影响下,“胖猫”女友谭某遭受网络暴力侵扰,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。争议热点事件及人物如同自带流量的磁石,能迅速吸引大众目光,引发舆论的快速发酵与扩散。以“胖猫事件”为鉴,互联网平台需要制定规则,及时介入管理,防止舆论走向极端化和非理性化,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。

 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,热点事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现象,部分人员借热点实施不当行为,如蹭热点、仿冒账号、传播不实信息等,干扰正常的网络秩序。而更具争议性的是,有些热点事件当事人也利用事件热度“趁热”变现。这些利用热点进行商业化变现的行为,损害了公众对热点事件真实性和公正性的信任。

  当前,此类现象已成为网络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痛点。若不能及时对这些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,很可能会引发更多人效仿,追求这种短视的变现方式,进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局面,使真正有价值、有深度的内容和声音被淹没。

  2023年7月,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的通知,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,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,对“自媒体”作出一系列严格规定。2024年4月,中央网信办开展“清朗·整治‘自媒体’无底线博流量”专项行动,重点整治“自导自演式造假”“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”“以偏概全设置话题”“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”以及滥发“新黄色新闻”等突出问题。这些行动表明监管部门对于网络环境的治理态度和坚定决心。

  在此背景下,平台应依法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对热点事件和争议人物进行规范。针对事实尚未清晰的热点事件,平台需加强重点研判,规范其传播秩序。作为民事主体,互联网平台在其运营的网络空间内依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,限制争议热点当事人“趁热”变现,正是平台行使自治权的体现。近期,抖音推出《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(试行)》,对存在事实不清或尚有争议的热点事件信息采取积极管理措施,如在相关内容上增加提醒标签,提醒用户理性判断。同时,平台严格限制争议热点当事人“趁热”变现,对行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。

  此外,平台通过构建长效机制,以实现对热点事件的全流程管理。在事前预防阶段,平台通过身份查验以及人工智能加人工交叉验证的方式,对信息和账号进行严格审核;在事中管控过程中,采取监测、标记、权威查证、降温、限制变现以及平衡报道等多种手段,确保讨论的理性和客观;在事后处置环节,则及时删除违规信息,实施账号管控,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。

  规范热点事件及争议人物,绝非平台单枪匹马能够完成,它需要多方协同共治。平台要积极践行合作共治理念,秉持公开透明原则,主动公开管理规则,定期公示管理动作,增强自身公信力。同时,积极协同政府、媒体、专家以及创作者等各方力量,建立紧密的沟通协作机制,及时共享信息,共同商讨应对策略。我们还可以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统一标准,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宣传。(文:郑宁 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、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杭州西溪冬日干塘吸引游客

7月20日凌晨2时30分许,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,造成30余人失联,1524人受灾,40余处房屋、60余公里道路受损。

瞭望·治国理政纪事丨“以煤为基”守好能源安全底线

卡塔尼亚市长特兰蒂诺14日向市民发布消息称,禁止在未来48小时内于城区骑行摩托车和自行车,并下令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。目前暂无人员伤亡相关报道。

国务院安委会对秦皇岛重大观光游览船侧翻事故查处挂牌督办

受强降雨的影响,预计7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,江苏西部、安徽北部、河南南部、四川中部和东北部、陕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渍涝的气象风险较高,其中,河南南部、四川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渍涝的气象风险高,易形成城市内涝和农田渍害,需加强防范。

全国版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银川开展

一是缩短办证期限。公证法规定,除法定情形外,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。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,一些公证事项(事务)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。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,综合考虑人员力量、软硬件设施、办证需求等因素,对法律关系简单、事实清楚、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(事务),制定了《公证办理提速清单(2024年版)》,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。其中,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,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,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%和30%。同时,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加强业务协作、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,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,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“当日出证”“当场出证”。二是拓展“一证一次办”。总结2017年以来“最多跑一次”试点工作经验,我们制定了《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公证事项(事务)清单(2024年版)》,对法律关系明确、事实清楚、无争议的公证事项,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、真实,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,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。与“最多跑一次”工作相比,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。三是推进“一事一站办”。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,关联性强、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,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比如,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、互嵌功能模块、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,实现“公证+不动产登记”一站办好;通过“公证+领事认证”联办,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“一次申请、一窗受理、联动办理”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省时、省力、省心”的公证法律服务。

中国驻美国大使: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、共同繁荣

双方赞赏中方主持的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“昆明—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”,愿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